壹、新竹市東區地名
回到索引...
1.金山面
在新竹市東緣和竹東鎮柯湖里交界的地方,有一座山丘,稱五步吼山。向西迆邐成水仙崙、坪埔頂、風吹輦崎、十八尖山和枕頭山;向北北西延伸為柴梳山和黃金洞山;在這兩條成「人」字狀的小山陵之間,則鋪蓋著一片向西北傾斜,但坡度平緩的地面。自竹塹城眺望,其狀「形開金面」,故名金山面。金山面地區包含今金山、仙水二里。
2.柴梳山
柴梳山為山名,指自金山面向西北迆邐的高地,因其地形面從南向北緩斜,而其西緣則被冷水坑溪切割成落差2至5公尺的陡崖,故自竹塹城東望,其狀「頂平而直,宛如一字;首尾略垂,又似梳形。」是以稱柴梳山。近年來,由於柴梳山地區的人跡匯聚,故「山」所指涉的範圍,已縮小至北緣的一個小山丘。在該丘的頂端。
3.雞卵面(雞蛋面)
在文獻上,雞卵面又被寫為雞蛋面。該地位在仙宮里西北境的十八尖山南麓,從寶山路北望十八尖山,形狀如雞蛋,故名。臺灣光復後,新竹市政府將共同墓地的雞卵面部分,改制為新竹市第一公墓。
4.九甲埔
九甲埔有二義,一指形成於清末的九甲埔聚落,地在千甲路、原興路和水利路交點。相傳其地名由來,係因聚落附近,有可墾埔地九甲之多,故名。九甲埔的另一個含義,是指日治時代設置的九甲埔大字,其範圍已如前述。大正八年,頭前溪南岸築成九甲埔堤防,(新竹州,1940:461)使大字內聚落及田園,於供水期得免水衝砂壓之苦。
5.二十張犁
二十張犁為聚落名,址在水源里中部二十張犁路和原興路兩側,為一形成於清朝中葉的雜姓集村,早期因附近墾有水田一百甲左右(一張犁約等於五甲)而得名。
6.御史崎
御史崎是「牛屎崎」的諧音雅字,名稱有二義:其一,指聚落名,其範 圍在南星宮(在新光里)到中興橋之間的明湖路兩側,分屬柴 橋、新光和光鎮三里;該地當客雅溪曲流的凸岸,為竹塹城南廓至青草湖及石屑崙的必經之路,因坡度陡峻,相傳牛隻拉車行經該處時,每因用力而滲屎,以致坡途常布滿牛糞,因而得名。
7.巡司埔
址在新竹火車站調車場向南到南壇附近,指涉的地域跨竹蓮、寺前、南大和頂竹四里。雍正九年(1731),竹塹設巡檢一員,民壯二十名;這些民壯並不支給工食,而是倣古屯田之制,每名給就近草地三甲,任其開墾,以資日食。(施添福,1989a:82)這一片草地,就是後來稱為巡司埔的地方。
8.暗街仔
暗街仔址有二說,其一在今東門街36巷;其二在打鐵巷和屎溝巷(均在中山里)交界處向東南斜向東瀛福地右側,因日治時代實施市街改正計畫,導致原址被街塊建築所據而了無痕跡。暗街仔附近的土地,是漢人在新竹市最早開墾的地區;(施添福,1989a:79)由於當地樹林茂密,土地墾成後,光線也常昏暗,故名暗街仔。
9.武營頭
址在東門街經武昌街社教館到老人公園一帶,地跨東門與關帝二里。道光二年(1826),淡水廳在今社教館及其東、南側之地,建北路右營遊擊署,簡稱武營。武營前的空地,稱武營頭,為遊擊署兵隊操演的較場之一。
貳、新竹市北區地名
回到索引...
1.油車港
康熙末年,王世傑拓墾集團曾在里境建有雙瓣竹圍、南北油車港、外湖三個聚落;明治三十四年新竹設廳時,併雙瓣竹圍、外湖、樹林和油車港等聚落合設油車港庄,歸香山區管轄;大正九年(1920),油車港改為大字單位,並改屬舊港庄轄;昭和十六年(1941),新竹市擴大市區,油車港大字併入新竹市。
2.舊港
指雍正九年(1731)開於船頭溪洲的港口。該港口原名竹塹港,嘉慶十八年(1813)淤塞,港務移至頭前溪南岸的新港(在南寮里),原竹塹港改稱舊港;嘉慶二十年(1815),新港復因洪水而淤塞,淡水同知薛志亮乃諭商民濬復舊港,港務再移舊港;咸豐四年(1854)以後,竹塹行郊多於此地設棧,船舶出入日多,港務日盛;其貿易地區除島內各港外’尚含括大陸東南沿海的漳州、泉州、福州各港,並延伸至天津、牛莊以及海外的呂宋、暹羅、日本、朝鮮各地。咸豐七、八年(1857-1858)間,位於香山區的香山港興起,舊港的港務發展始漸停滯;日治以後,於明治三十二年,臺灣總督府指定舊港為對中國貿易的四個港口之一,該港的港務因之一度恢復盛況;(臨時舊慣,1905下:151-155)昭和七年(1932),日治政府撤廢舊港關稅支署,舊港取消貿易機能,改為專屬漁港;臺灣光復後,政府以舊港容易淤塞,船隻進出不便,乃於(1952)於頭前溪口另建南寮漁港。(林水樹,1976d:2-3)此後,舊港的貿易港口機能全部喪失。
3.南寮
指聚落,址在南寮里西北角,為王世傑拓墾集團於康熙末年建立的南莊二十四莊之一。據聞,在清代,曾有漁民在頭前溪口的南北兩岸,各建有一個煮晒漁獲、修補漁網用的草寮;其中位在北岸者,稱為魚寮(在竹北市新港里),在南岸者,則稱為南魚寮,簡稱南寮。不久以後,在頭前溪口的一個沙洲中,亦建有一個漁寮,該漁寮就以南寮為基點而稱為北寮(仔)
4.苦苓腳
苦苓腳地名有二義,其一為日治時代的大字名;其二為聚落名,址在古賢里西部,東大路和烏瓦窯圳交點的東北側。康熙末年,泉州人汪淇楚在此墾殖,(伊能嘉矩,1909:49)故聚落可能形成於此一時期。據聞,聚落周圍在早期多苦楝樹,故名苦苓腳。
5.樹林頭(只一部份)
指樹林頭聚落。該聚落為康熙末年王世傑拓墾集團所創建,址在士林里和福林里交界的東大路兩側,目前指涉的範圍,則包括從武陵路到吉羊路之間的地域,跨武陵、福林、境福和士林四里。康熙五十年(1711)前後,王世傑拓墾竹塹埔時,(施添福,1989:79)建立的墾區莊名士林莊,士林乃樹林的雅稱;樹林頭因位於士林莊的上方,故得名。
6.湳雅
湳雅有三義,其一為日治時代的浦雅大字名,其範圍在新竹市北部隆恩圳以北,頭前溪以南,東勢大排水下游以西,東門大排水下游以東;其二為臺灣光復後新竹市的里名;其三為聚落名,址在浦雅里東部,浦雅街141巷至187巷間。該地原為頭前溪南岸的後背溼地,地表經常泥濘,故名,日久雅化為湳雅。
7.金門厝
址在金付里西部,武陵路的西側,聚落形成於康熙末年,為王世傑拓墾集團所創建,由於該聚落住民的祖籍,多來自金門,因而得名。清代早期,金門厝是臺灣南北官道的必經之地,其北境的頭前溪河段,前稱金門厝溪。
8.崙仔
聚落的名稱,址在新雅里北部,即成功路與和平路交點西側,聚落在沙丘之上而得名。在清代,崙仔是竹塹城出北門至油車港鹽田的之地。
參、新竹市香山區地名
回到索引...
1.大庄(香山大庄)
大庄地名有三義:
其一,指大庄里的里名,
其二,指大庄溪的溪名。
其三,指大庄聚落名,早期為客雅溪以南香山地區最大的聚落。
2.鹽水港
河流名,又稱鹽水港溪或鹽港溪。該溪流發源於新竹縣寶山鄉和峨眉鄉交界的油車陂,西北流經柑仔崎到新城(均在新竹縣寶山鄉),轉西流至石秀橋進入新竹市香山區境。此後納南隘溪,次納柳仔浦溪,再納十份溝•粟仔坑溪,經內湖南側,於灰窯西南方注入臺灣海峽。全長13.43公里,由於河口以喇叭狀向西北出臺灣海峽,漲潮時海水自河口湧入,溪水迴流可上溯到中隘附近,故自中隘以下河道,水味呈鹹,故名鹽水港,或稱鹹水港。
3.南隘
南隘聚落名,址在南隘里東部,南隘溪和鹽水港溪的匯口附近。該地原為漢民入墾新竹東南山區時所設立的民隘,道光十四年(183,4)淡水同知李嗣鄴諭示納為金廣福大隘之一,並使隘丁招佃闢墾,就地取糧;(私法物權,1963:485)道光末年,金廣福隘線內移五指山右角,(陳培桂,1977:30)墾佃乃就原隘址發展成聚落。南隘地名之緣起,可能和其在金廣福諸隘中,位置居南有關。
4.牛埔
指牛埔山的山名。牛埔山分布在牛埔和頂埔二里南部,山勢係從石屑崙迆邐東來,最高點在牛埔里南部中央,海拔高99.29公尺;山頂廣坦,呈一片平岡,豐草茂密;平岡邊緣,則坡度陡,周列若垣牆;乾隆二十四年(1759),平岡之地被淡水同知楊愚,斷為附近居民冢牧之地。故名牛埔。
5.虎仔山
指虎仔山聚落名。址在虎山里東部,聚落原址鄰近客雅溪北岸,目前已擴張至延平路北側,故其指涉地域已跨虎山和虎林二里。虎仔山聚落係康熙末年王世傑拓墾集團所創建,為南莊二十四個聚落之一,聚落居民以楊姓族人為數最多;因聚落北側有一沙丘,岡阜平地凸起,狀似臥虎,故名虎仔山。
6.浸水
指浸水聚落名。該聚落係康熙末年王世傑拓墾集團所創建,為南莊二十四個聚落之一,居民以楊姓族人為數最多。聚落址在浸水里東部中央,地當客雅溪和三姓公溪二溪天然堤的後背溼地,地勢低窪,雨季時常積水,故名浸水。
7.虎林
虎林里是民國三十五年(1946)由日治時代的虎仔山大字析設的里,里名取虎仔山,大字之虎和當時里境最大聚落拔仔林的林,結合而稱虎林里。民國三十九年(1959),虎林里隨香山鄉的設置而稱虎林村;民國七十一年再隨香山鄉併入新竹市而復名虎林里。
肆、大隘三鄉(北埔、峨眉、寶山)的地名
回到索引...
(一) 北埔街(今北埔鄉)管轄:
l.北埔庄,包括小字北埔、埔尾,本庄位山間小盆地。
北埔是本區最大的小集村,是本區街肆所在,亦是行政中心。金廣福時期,姜秀鑾在此定居,此地因而有較多的古蹟。
2.南埔庄:包括小字大份林、南埔、九份仔、番婆坑。
南埔位峨眉南岸廣闊的河階面,有寬闊的稻田,境內農家聚集而居,典型的客家建築到處可見,亦為小集村。
3.小份林庄:包括小字小份林、二寮。二寮意指採樟腦者所搭的第二個寮,後來在此發展成聚落。
4.大湖庄:包括小字上大湖、下大湖、福興、老四寮。
「湖」意指山間盆地,為峨眉溪上源谷地,聚落零星分布,為典型的散村型態。
5.水石祭(ㄐ一ˋ)仔庄:包括小字水石祭(ㄐ一ˋ)子、麻布樹排、上面盆寮、下面盆寮。
水?子是一種水車,用來舂米,此處為峨眉溪上游支流谷地,可利用溪水落差,故名;麻布樹排是說此處麻布樹很多,為客家用語;面盆寮意指山間凹地。本區亦為典型散村分布。
6.南坑庄:包括小字大南坑、小南坑,已深入山區。
7.大坪庄:包括小字頭寮窩、尖隘仔、新四寮、深壢、外大坪、大坪。新四寮、頭寮窩皆和採樟腦有關。本庄已深入五指山下,為峨溪上游谷地。
(二) 月眉庄(今峨嵋鄉)管轄:
l.月眉庄:包括小字月眉、河背、陰影。
月眉位峨眉溪北岸的低河階面,因係曲流所在,形似彎月,故名月眉,是月眉庄的庄治所在,本區的小集村之一,1935年大地震,本座災情慘重,街上房屋全係震後重建。
3.石井庄:包括小字石井、沙坑、梯仔桄。梯仔桄是指似階地的地形。自月眉有路經本庄和草山的雞油凸庄聯絡,本庄屬散村聚客。
4.富興庄:包括小字富興、西河徘、陂塘尾、庚寮坑、水流東、富興頭。富興亦是本區小集村之一,位在峨眉溪曲流西岸,居民主要是以曾姓為主,來自頭份地區的汀州府移民。
5.赤柯坪庄:包括小字糞箕湖、赤柯坪、赤柯山、獅頭坪、細茅埔、十四寮、十五寮。
本庄被峨眉溪曲流所包圍,對外聯絡必須以竹筏渡溪,因生長赤柯樹林,故有赤柯坪、赤柯山的地名。客家話「坪」是指高平的地形;十四、十五寮則是當初採腦所留下的地名。
6.石硬仔庄:包括小字石硬仔、社寮坑。所以叫石硬仔,乃因本地坑谷中水量少,多硬石。小字石硬仔位內山中,有樟腦生產,有路可通北埔小南坑。
7.藤坪庄:包括小字藤坪、六寮。由地名可看出本庄有藤、腦生產。位於峨眉溪支流上游深谷中。
8.十二寮庄:包括小字十二寮、十寮坑,十二寮位於峨眉溪大曲流東岸平原上,有大片水稻田分佈,村落為散村,本庄有樟腦之利。
(三) 草山庄(今寶山鄉)管轄:
1.草山庄:包括小字草山、沙湖壢、北坑仔、火仙崙、洽水。
草山因開闢之初,這一帶為雜草叢生之地,故名,為本庄庄治所在;
客家話「壢」指河谷,沙湖壢即多沙之河谷小盆地;
洽水指兩河會流處,是客雅溪上游兩支流會流附近的小村落。
2.雙溪庄:包括小字雙溪、大崎、水尾溝、火燒崙、鹿仔坑,
雙溪客語發音為「雙坑」,是客雅溪兩支流會流處,離新竹市很近;
大崎是因開墾之初由新竹市金山面一地到此,地形陡升,而取名大崎,是本庄中較大的一個聚落。
3.新城庄:包括小字新城、柑仔崎、十鬮。鹽水港溪兩源流在新城附近會流,本庄散村聚落很明顯地沿著溪流兩岸分布。
4.寶斗仁庄:包括小字寶斗仁、深井、崎林。鹽水港溪主流自本庄中部流過,兩旁支流河谷亦為散村分布。
5.雞油凸庄:包括小字雞油凸、三條坑、三叉凸、八份寮、南坑。
雞油是櫸樹之一種,此地為長雞油樹之凸起高地,故名雞油凸。本庄屬客雅溪流域,有路北向雙溪聯絡,南和月眉聯絡,亦屬散村分布地。
6.大壢庄:包括小字頂大壢、中大壢、下大壢。姜秀鑾帶隊進入北埔,即經中大壢、埔尾到北埔。
回到索引...
|